错位法的开锁原理:
什么叫错位?为什么要错位呢?首先要弄明白它的开锁原理。在前半部分已讲述了只要是能自如转动的物体都必须是圆形才行。锁心更是不能例外。错位法就是在圆形物体上面做文章,钻其圆形锁心的漏洞。据有关人员拆解上百种类型、上万把锁,曾用电脑、电子计算机计算和用千分卡尺来测量,还用放大几十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分析,进行了几千次的试验,才总结得出其开锁原理。不论是门锁,还是其他类型的锁;不论其外形是方形,还是圆体形;虽锁身形状千奇百怪,但锁心都是圆柱体形,且90%锁心为铜制的(也有一些用不锈钢制的)。其锁心均为圆柱体形。所以破解的奥秘就在于这个圆柱体形的锁心上。比如说,一般的门暗锁都为五齿型的钥匙,锁心钥匙孔内有5个弹子孔,每个弹子孔的直径均为20丝米(1丝米=1/10000米),那么每个孔的内圆周长就是62.8丝米(π取3.14)。弹子的直径也是20丝米的话,则根本不能放入弹孔内,除非常精密到一丝不差的情况,要硬压才能把弹子压进弹子孔内。如这样,需要取出弹子就非常困难。要让弹子能够在弹子孔内上下自如的活动,那弹子的直径就必须小于弹子孔内圆的直径。
所以说,弹子大小与弹子孔丝毫不差的锁,厂家根本不能生产出来。今后的科技不管怎么发达,相信也不可能生产出这样的锁。锁在制造过程中是不能违背弹子比弹子孔小这一规律的。笔者本人也曾用千分卡尺来测量计算过许多锁的弹子孔与弹子,得出结论是:弹子横截面的面积一般为弹子孔横截面积的85%至90%之间。那么,弹子直径就必须控制在弹子孔直径的95%以内。比如上述弹子孔直径为20丝米,弹子的直径最多不能超过19丝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弹子的外沿与弹子孔的内壁面有一定的空隙,弹子才能自如活动。
再回头来分析一下直径为20丝米的弹子孔,孔内圆的周长约为62.8丝米。在测量内环圆形周长为62.89丝米,但贴着弹子孔口边缘测量却有70丝米,甚至超过70丝米。为何会这样呢?是哪里多出长度来呢?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出长度的原因。锁心弹子孔口刚好处置在锁心圆外形的龟背上。龟背上是凸圆形,锁心弹子孔内圆环却是平面圆形,龟背上的圆形弹子孔则是凹凸不平的一个斜斜圆形,凹凸的地方就是多出长度的原因。
可以做一个试验:在一张硬纸上用圆规画上一个圆(20毫米的直径),再把纸卷成空心圆柱形,让画的那个圆在圆柱体的凸背上,如图:
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原来图上的那个圆直径为20dm,在把纸卷成圆柱体形后,圆的直径已被卷成弧圆形,从这个弧圆形的两端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明显是比弧圆的外弧线短些。
其实,在弹子孔内的直径就相当于这条两端连接的线段。所以,弹子孔口的圆周长为:20×3.14=62.8dm,那么,弹子孔内内环圆形的周长由于直径小于20dm,周长则小于62.8dm。
从上述例子可以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又给弹子的活动空间增加了一定的空间。一般锁在锁着的状态时,锁身的弹子孔与锁心弹子孔是笔直相通,且大小完全 一样和完全重合的(这里说明一下,锁身的弹子孔口是在龟背反面底下,测量它的直径与周长,其结果与锁心弹子孔口的完全一样)。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锁(指有锁心,且是圆形锁心的锁),在锁着的状态下,只要用小刀或小起子插入钥匙孔内卡住锁心,顺时针方向扭转,都可以扭转5~15°,没有一把锁不是如此。锁在锁着的状态下,锁心丝毫扭不动的情况是不会有的。前面已讲叙了弹珠必须比弹子孔小,弹子才能在弹子孔内有活动的余地。这就是锁在锁着状态下可以扭动锁心的原因。扭动了锁心,就会形成弹子与弹子孔的错位。万能错位开锁法就是从这里着手,不懂上述道理,就无法弄清万能错位开锁法的奥秘。
为何锁在锁着状态下,只能扭转锁心转动5~15°?扭转度数在一些又不行呢?这是锁匠们学习万能错位开锁法时,一定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原理,然后才能理解开锁原理和学好这门技术,用万能错位打开各种各样的锁。
锁在锁着的状态下,锁身、锁心两个弹子孔重合成一个孔,每一个孔内都有两粒弹子和一根小弹簧。第一粒弹子是指平常可以从钥匙孔看得见,与钥匙接触的那一粒弹子(前面已有所述)。被第一粒弹子压位的弹子称为第二粒弹子。由于弹簧的弹力、反弹在弹子孔内的第二粒弹子,使其向锁心弹子孔内顶,形成第二粒弹子有一部分长度卡在锁心弹子孔内,另一部份长度则卡在锁身弹子孔内。第二粒弹子卡进锁心弹子孔内的长度是根据第一粒弹子的长度来决定的。因为当锁在锁身状态下,弹簧把第二粒弹子向上顶,第二粒弹子则把第一粒弹子向上挤。当第一粒弹子被挤压到了锁心钥匙孔内的那条长形凸条边,碰撞时就再也不能被挤压出外了,被卡住在那条条形凸条的边缘。第一粒弹子短,它被挤到凸条边时,在弹子孔内留下空间位置多,第二粒弹子卡进锁心弹子孔内的深度就多一些,就形成第二粒弹子有大部份的长度卡在锁心弹子孔内,小部分长度卡在锁身弹子孔内。反之,第一粒弹子卡的话,第二粒弹子就只能是小部分长度卡进锁心弹子孔内,大部分长度卡在锁身弹子孔内。所以,第一粒弹子的长度决定 着第二粒弹子进锁心弹子孔的深度。因此,锁在锁着状态下,第二粒弹子由于有一部分长度卡进锁心弹子孔内,卡住了锁身与锁心的断离面,把锁心与锁身连在一起,锁心就不能随便乱转动,无法打开锁内机关把锁打开。
当将原装钥匙伸入锁心钥匙孔后,把第一粒弹子往下挤下,形成连锁反应;钥匙挤第一粒弹子,第一粒弹子又压挤第二粒弹子,第二粒弹又往下挤压弹簧,弹簧往下顶碰着铝封,就只有收缩。当第一粒弹子全被压到平锁心弹子孔口、第二粒弹子全被压到平锁心弹子孔口时,锁心与锁身的边缘没有任何东西卡住,形成了断离面,成为分离状态,钥匙就可以扭转锁心把锁打开(这在锁的开锁原理一节已有叙述)。
锁在锁着的状态下,弹子在锁身和锁心重合的弹子孔内,若是用东西插入钥匙孔内一点,顺时针方向扭动锁心强行转动(一般转动在5~15°之内),情况就不同了。第一粒弹子由于扭动的作用,在锁心弹子孔内形成80°左右的倾斜度(因为弹子直径为弹子孔直径的90%之内,所以只能达到80°左右的斜度)。第二粒弹子则不同了,因为它被扭向顺时针方向,形成只有斜度为60°左右。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弹子小于弹子孔,弹子有活动的空间。第二粒弹子又处于锁身弹子孔与锁心弹子孔的交接口处,上下各占有空间。锁心扭转5~15°后,开成了锁心与锁身弹子孔不是笔直相通,而是形成了错位,如图: 。错位后的交接重合口也就是锁身弹子孔与锁心弹子孔口的重合部分,就不再是原来的20丝米,只能是16~17丝米。
锁心的弹子孔与锁身的弹子孔在形成错位之后如图: 。第二粒弹子下端往右边倾斜,下端顶碰着锁身弹子孔的内壁;上端则往左边倾斜,顶碰着锁心弹子孔的内壁。加上外力(扭别锁心转动的力)的作用仍存在,第二粒弹子被扭别卡住。从上图可看出:第二粒弹子被锁心弹子孔口的右下角顶着和被锁身弹子孔口的左上角顶着。这样,第二粒弹子就被卡住而不能上下左右活动。
那么,当第一粒弹子被外力压下时,强行碰撞第二粒弹子的话,第二粒弹子就会被强行向下方压下,被迫向下运动,情况如下所示:第二粒弹子被第一粒弹子强行压向下方,当第一粒弹子的下端下行至锁身弹子孔口时,被锁身弹子孔口的外沿左上角顶住而无法再向下压。那第二粒弹子因被第一粒弹子压至锁身弹子孔口时而不再被压力向下压。这时,第二粒弹子的上端刚好与锁身弹子孔口相平。这时,锁心与锁身已形成了分离状态。锁心在原有的外力(扭拐的力)作用下,就会自动转动一定的度数。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这里。前面阐述了这么多,其重点就是如何错位。如果弄明白了这一点,可以说是完白明白了错位开锁原理,也就等于弄明白了90%的开锁技巧。
扭转锁心5~15°,让锁心形成错位,如何扭转才好?用什么工具才合适呢?这是很值得谈论的话题。
用小刀或小剪刀的夹角来斜顶住钥匙孔口右上方的角;也有的用钢线制成“T”字形的勾子来勾拉钥匙孔左下角。用小刀顶,如图: 。用勾子拉,如图: 。顶的话,是顺时针方向顶住钥匙孔右上角;拉的话,是往左下方稍斜一点勾拉。这样之后,就会使锁心内弹子孔形成错位。有的为保险起见,采用钢线(自行车钢线或钢骨雨伞的钢线)制成,如图样的双勾: 。这种双勾的勾头不太长,有半粒米(约2~3毫米)长,粗为可放入一般的钥匙孔内。这种双勾,用手指定压时还可以变小,放手后又恢复原状。无论大锁、小锁的钥匙孔均能插入应用。把双勾勾头插进锁心钥匙孔口内,勾稳后,稍用力以钥匙孔为圆心,反双勾顺时针扭转。双勾的右上勾头的作用就成为拉力。左下角的勾头便成为顶住作用。如图: 。手拿着勾把手使可以扭动锁心。然后用拨条(拨条用发夹或钢线锤扁锉成的长扁条形)伸入钥匙孔内,把弹子向着弹子孔内方向刮压。先是把拨条伸进钥匙孔最里面从里面的那一粒弹子开始,由里向外按压所有的第一粒弹子,反复刮压几下。也有的从钥匙孔的第一粒弹子开始,由外向里一个弹子一个弹子的刮压。用拨条刮压起到的效果是:当第一粒弹子被向下刮压时,第一粒弹子顺着锁心弹子孔往下压,就会把第二粒弹子往下挤压,也就是使第二粒弹子往锁身弹子孔内压下,刚好使第一粒弹子下压顶平到锁心与锁身断离面的弹子孔口。由于锁心与锁身弹子孔口已形成错位,以及角度的原因,第一粒弹子下端碰着了错位后的锁身弹子孔孔口外沿,第一粒弹子在弹子孔内形成了80°左右斜度。第一粒弹子周围都碰着了弹子孔的内壁。这时,用拨条再怎么刮压第一粒弹子,也无法将第一粒弹子再压下去。下面的,在锁身的第二粒弹子因被顶脱离了锁心,脱离后因错位空间的强迫,使第二粒弹子受弹簧力作用,又往上顶。但上顶到锁心弹子孔口外沿边时(也就是锁心弹子孔的右下角),想再向上顶也顶不上了(除非这时放松了扭别转动锁心的错位的工具,弹子立即会弹上来恢复原来的锁着状态。)
开锁时,关键是在于拨条的操作。拨条刮压弹子时,可以由外向里:1、2、3、4、5一个弹子接着一个弹子的进行刮压。也可以由里向外:5、4、3、2、1迅速刮压出来。反复刮压几次后,就会使锁心与锁身形成分离状态,再转动锁心即可开锁。
这种万能错位开锁可以达到与原装钥匙开锁的效果一样。一般都是用左手扭拐双勾,右手拿拨条,顺时针方扭别锁心。
上述是万能错位法的开锁技术。在应用时非常注意左右手的配合。若是左手扭别错位时,用力过大,扭别得太死,形成了弹子被拦腰抱夹死;右手用拨条刮压时,弹子无法往下压,或者出现前面1、2、3弹子可以被压下,而后面4、5弹子无法压下。即便是全压下弹子,也需要费力气和时间。相反之下,如果左手扭别双勾时,扭别得不紧,扭别的力度不够,过于松动的话,就不能形成错位;用拨条刮压后被压下的第二粒弹子反弹时不被锁心弹子孔口的外沿卡住,又反弹进入锁心弹子孔内,就不能形成锁心与锁身的分离状态。这样开锁就白费心机。怎样才能使左右手配合得好呢?怎样才算扭别得合适呢?在一般情况下,用左手扭别形成错位后,右手拿拨条伸入锁的钥匙孔内试刮压一下第一个弹子孔内的弹子,稍用一点力往下压。如果压不下,弹子原封不动,说明左手用力太猛,扭别得太死。这时左手就要稍微放松一点。若是压弹子下去,弹子又弹起回到原位,说明是左手扭别得太松,里面形不成错位。这时左手则需要稍用力一些。若压下弹子后,弹子又不反弹回来,说明扭别得合适了。这时,左手要继续保持原位置,原用的力量不变,右手用拨条继续往里压按每一粒弹子。每按压一粒弹子,右手都会感到一小点细微的跳动感。一般全按压完第一粒弹子后,在左手保持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如锁心与锁身已形成分离状态,锁心就会随着左手力的作用自动扭转一定度数。然后,左手顺势扭转双勾,使锁心转动45~90°后,锁就会打开了。若是用拨条从外向里按压弹子完之后,不能转动锁心,说明弹子未全部压下。这时可以重新按压一遍;也可从里往外刮压,迅速刮压几次,速度越快越好。若是刮压3~5次以上还不能转动锁心的话,则抽出拨条,放松左手,轻轻放松,同时用耳朵贴近钥匙孔听声音,就会听到弹子回弹声。微小的响声。用耳朵贴近锁听,绝对可以听见。心中默数一下有几个响声。比如一把五齿的锁,只听到四声回弹声,说明还有一粒弹子在拨条刮压时没有被压下去(一般多数是最里面的那一粒弹子)。所以,一般按压到最后那粒弹子时用力稍大些,用力稍撬别左手双勾,右手用力刮压。也就是着重注意刮压最里面那一粒弹子。如果还不行,就不能从外向里按压弹子,则要在左手扭别形成错位后,右手把拨条直伸到钥匙孔最里面,从里向外刮压。刮压的速度越快越好,多刮压几次就会转动锁心,把锁打开。